哈喽,大家好!EHRA传导系统起搏(CSP)操作共识解读系列又又和大家见面了!前两期我们讲到CSP包括希氏束起搏(His Bundle Pacing, HBP)、右束支起搏(Right Bundle Branch Pacing, RBBP)、左束支起搏(Left Bundle Branch Pacing, LBBP)和左分支起搏(Left Fascicular Pacing, LFP),并且解读了HBP手术植入的注意事项。本期我们为大家解读LBBP手术植入的注意事项。
1.LBBP的标准化操作流程及技巧
1)HBP定位:在RAO 20 ~ 30°下透视,通过起搏导线的单极定位于希氏束或三尖瓣环顶端。也可在鞘管内打造影剂显示出三尖瓣。(强调精确定位)
2)推进C315鞘管:将C315鞘管推进至右心室,定位在希氏束向心尖方向15 ~ 20 mm处。在这个过程中,3830导线应保持在鞘管内,避免头端的螺丝卡在三尖瓣。对C315鞘逆时针旋转,使其与间隔紧密贴合,并将导线向外推出几毫米。此时,腔内信号如能看到损伤电流,表明接触良好。
3)起搏标测:必要时调整导线位置,使II导联(主要为正相或等相)和III导联(主要为负相或完全负相)的QRS波不一致。可能观察到V1呈现W '型。
4)透视调整:切换到LAO 30-40°视角。C315鞘管应使导线朝向水平面上方10-40°,以便与间隔曲线垂直。可选择C315鞘管内造影,以显示出间隔面。必要时调整朝向。
5)旋入电极:保持C315鞘管不动,快速旋转3830导线,同时给予一定推力。通过透视持续观察鞘管和导线的同轴性,并评估导线进入的深度。理想情况下,可通过持续的起搏,监测监测导线深度。需要考虑到导线头端是否存在组织缠绕、“钻孔效应”(即虽然旋转电极,但影像和腔内图并无变化)或穿孔。
6)测试导线稳定性:轻轻拉导线或回退鞘管将导线送入形成α形环。
7)进行阈值测试。
8)如有需要,植入其余导线。
9)检查起搏QRS波形态及阈值,切开C315鞘。
10)调整导线松弛度,最后检查起搏QRS波形态和阈值。
2.当前国内CSP手术的主流模式是LBBP,其关键操作及技巧归纳如下:
1)旋入电极的关键观察或判断:
·LAO30°~40°下观察;
·单极起搏观察QRS形态;
·固定引起的早搏的形态;
·单极阻抗监测(如果阻抗约500Ω或差别>200Ω,请当心)
·损伤电流振幅(约5mV,请当心)
·观察到LBB或束支电位
·在C315鞘打造影剂,观察间隔面
·损伤电流和/或阴极连接起搏ring端夺获
·随着心跳,观察电极转折的位置(判断深度)
2)判断LBB夺获的电学参考
3)连续记录早搏出现的形态
4)推荐操作
·使用多种不同的监测手段来判断电极深度,比如透视、单极起搏的QRS形态、损伤电流、间隔造影、电学参数(阻抗、阳极起搏);
·判断是否为CSP起搏:评估QRS的形态改变如V6达峰时间、V6-V1的波峰差值(>33ms)等
·旋入电极时,识别扭矩累积以及“钻孔效应” (电极虽然旋转,但透视下以及腔内图上没有变化),判断电极损伤或脱位
·可接受的参数:阈值:<1.5V@0.5ms,(理想状态<1.0v@0.5ms),r波>4mV
5)导线接插示意图
(本文援引——陈学颖)
(正文已结束)
免责声明及提醒:此文内容为本网所转载企业宣传资讯,该相关信息仅为宣传及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不代表本网站观点,文章真实性请浏览者慎重核实!任何投资加盟均有风险,提醒广大民众投资需谨慎!
您看到此文《2023年EHRA传导系统起搏(CSP)操作共识系列解读 (三)LBBP手术植入解读》感受(已有 8 人表态) | ||||||||||||||
欠扁 | 同意 | 很好 | 胡扯 | 搞笑 | 软文 | 糊涂 | 惊讶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