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发病原因与疼痛肿胀的关联
风湿骨病的发病主要与自身免疫系统紊乱有关。在正常情况下,免疫系统能够识别和抵御外来病原体,但在风湿骨病患者体内,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关节组织,引发炎症反应。这种炎症导致关节滑膜增生、充血、水肿,进而产生关节肿胀。同时,炎症介质如前列腺素、组胺等的释放,刺激神经末梢,引起疼痛感觉。例如类风湿关节炎,免疫细胞浸润关节滑膜,形成血管翳,不断侵蚀关节软骨和骨质,不仅造成关节结构破坏,还伴随着持续的肿胀与疼痛。
二、常见的消肿止痛方法
(一)药物治疗
非甾体抗炎药(NSAIDs):这类药物是缓解风湿骨病疼痛和肿胀的常用药物,糖皮质激素: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、甲泼尼龙等,具有强大的抗炎和免疫抑制作用,能迅速缓解关节炎症和疼痛,减轻肿胀。改善病情抗风湿药(DMARDs):这类药物虽然不能迅速缓解疼痛和肿胀,但对于控制病情进展、从根本上减轻关节炎症具有关键作用。
内服药物以外,还可以用外贴膏药。如罗浮山风湿膏药,可以驱风除湿,消肿止痛。用于风湿性关节炎,类风湿性关节炎 ,坐骨神经痛 ,外伤肿痛。罗浮山膏药,一般贴12小时左右更换1次,连续贴7天,可以治疗风湿引起的关节疼痛、肢体麻木、屈伸不利症状。还可以治疗坐骨神经痛、外伤的肿痛,但是贴罗浮山风湿膏时出现皮肤瘙痒、湿疹、荨麻疹等过敏反应时应该停止用药。如果局部灼热,疼痛感较重的要暂停使用,应间隔3天后,再次试用,无不良反应可继续用药。对于皮肤有疮疡的不能使用,以免引起感染。
(二)物理治疗
热敷:热敷可以促进关节局部血液循环,缓解肌肉痉挛,减轻疼痛和肿胀。患者可以使用热水袋、热毛巾或热敷贴等进行热敷,每次热敷时间约 15 - 20 分钟,温度以 40 - 50℃为宜。例如,膝关节风湿性关节炎患者,在关节疼痛肿胀时,每天热敷 2 - 3 次,能够明显感觉关节的舒适度增加。但要注意避免烫伤皮肤,尤其是对于感觉减退的患者,更要谨慎控制温度。
冷敷:在关节急性炎症期,肿胀疼痛明显且伴有发热时,冷敷可起到收缩血管、减少炎症渗出、缓解疼痛的作用。冷敷时可使用冰袋或冷毛巾,每次冷敷 10 - 15 分钟,每隔 1 - 2 小时可重复一次。如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时,冷敷关节有助于减轻红肿热痛的症状。
按摩与推拿:专业的按摩与推拿可以帮助放松关节周围的肌肉,改善关节活动度,减轻疼痛。按摩手法包括揉、捏、滚、按等,但要注意力度适中,避免过度用力加重关节损伤。患者也可以自我进行一些简单的按摩,如轻轻揉搓关节周围组织。例如,手指关节风湿痛时,患者可经常用另一只手轻轻按摩疼痛关节,促进局部血液循环。
针灸理疗:针灸通过刺激穴位,调节人体经络气血运行,具有疏通经络、调和气血、止痛消肿的功效。常用的穴位有足三里、阳陵泉、血海、合谷等,根据不同的关节病变选择相应的穴位组合。理疗则包括红外线照射、超声波治疗、电刺激等,这些方法能够促进关节组织的修复,减轻炎症反应。例如,红外线照射可使关节局部温度升高,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,缓解疼痛和肿胀。
(三)生活方式调整
休息与关节保护:在关节疼痛肿胀发作期间,患者应适当休息,减少关节活动,避免过度劳累和剧烈运动,以减轻关节负担。但休息并不意味着完全不动,在疼痛缓解期,应进行适当的关节功能锻炼,防止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。同时,要注意保护关节,避免长时间处于不良姿势,如久坐、久站等。在日常生活中,可使用辅助器具,如手杖、拐杖、护膝、护腕等,以减轻关节压力。例如,膝关节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在行走时使用手杖,可分担部分体重,减少膝关节的受力。
风湿骨病的消肿止痛需要综合多方面的措施,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,根据自身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,并注重生活方式的调整,积极配合治疗,以有效缓解症状,提高生活质量,延缓病情进展。